【改善體質】從腸道保健做起
改善體質從腸道保健做起
腸道除了是體內表面積最大的器官,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近年來醫學的進步神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的重要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人體70%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周圍,腸道一旦出了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是全身性的,萬萬不可輕忽。
為什麼腸道被稱之為「人體第二大腦」?
在腸胃之中,有將近一億個神經細胞,這個數量在人體中僅次於大腦,而每個人的腸胃中都擁有數量極多、種類繁雜的菌叢。這些菌會透過腦腸軸、迷走神經對大腦發出信號,也能讓腸胃接收來自於大腦的訊息,甚至能夠影響人的情緒、精神狀況、記憶力。
迷走神經從腦幹一路向下延伸至大腸,在所有人腦神經之中最長也分布最廣。不只是消化系統,連呼吸系統、心臟和腺體的分泌都跟他有關,是人體極為重要的一組神經。
每個人體內都有菌叢嗎?
所有人的腸道內都有菌叢,一般來說健康的腸道內約有將近100兆的細菌。
這些菌從人出生後,透過空氣、皮膚接觸和飲食進駐到人的體內,因此,在同一個生長環境的人,體內的菌叢也會比較接近。
有一說是自然產的嬰兒會比剖腹產的嬰兒來的健康一點,就是因為自然產的嬰兒會在通過產道時先接觸了產道中的乳酸菌的關係。
好菌與壞菌
大略來說,體內的菌叢可以分為三個派系:對人體有好處的益菌、對人體有壞處的壞菌、以及一臉呆呆的中間菌。
三個派系以一個微妙的關係共存在腸道之中,像極了三國演義。
那麼,中間菌是幹嘛來的?
中間菌是個見風轉舵的牆頭草,當腸道環境讓益菌比較活躍時,中間菌就跟著益菌一起作用。而當壞菌比較活躍時,中間菌也就跟著一起使壞。
偏偏中間菌占了所有菌叢的70%,因此,如何讓益菌們變得比較活躍,就是腸道保健的重點。
我真的需要補充益生菌嗎?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動不動就標榜上百億菌數,聽起來是真的很厲害。透過各種包埋技術,確實可以讓這些菌安全抵達腸道。
不過,到達腸道後,就算是達成任務了嗎?
其實,這些菌種要發揮它的功效,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需要定殖在腸道壁上。
可是,如果你平常沒有好好打掃家裡,腸道環境不佳,這些外來菌實在是水土不服,住不下來,那麼吃下再多的菌效果也是有限。
況且,其實沒有人知道你要吃下多少菌才足夠,會不會因為某些菌過多導致失衡反而有一些副作用。
所以,腸道保健的關鍵在於「打造一個舒適的腸道環境」。
腸道環境好,才是致勝關鍵
絕大多數的益生菌,人體內都有。一個國家本來就應該好好的充實自己的國力,而不是要打仗了再去請外籍傭兵。一來自己的國家自己最了解,二來外籍傭兵有很多要適應和學習的地方。
環境不好,這些外籍傭兵一言不合就離開,花大錢買的保健食品買了一個寂寞,你不心疼我都心疼。
益生元打造腸道好環境
益菌和壞菌各自有喜歡的食物,相信不用我多說也該猜得出來。
能夠讓益菌活躍的東西,就是益生元,益生元普遍存在於蔬菜水果之中,除了半乳寡糖是存在於母乳之中。
而壞菌喜歡加工食品、精緻食品、高糖食品、油炸食物。
很好吃我知道,壞菌就是喜歡你吃這些。
好吃的東西不健康,健康的東西不好吃,人生就是這樣。
抗生素的影響
人生總會有需要吃抗生素或注射抗生素的時候,像是中了蜂窩性組織炎。
抗生素雖然有效的殺死壞菌,但他就像是孫悟空當年一樣,手拿著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啊。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沒眨過。
不管好菌壞菌,抗生素丟了個666通殺。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後會感到腸胃不適、腹瀉、噁心、嘔吐等等的副作用,就是因為腸道內的菌叢失衡。
這時候適時的補充足量的益生元,可以幫助腸道恢復菌叢的平衡。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