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是什麼?
除了益生元(Prebiotics)這個名字之外,也有人稱之為益生質、益菌生。指的是在人體消化過程中,不會被分解吸收的膳食纖維成分。
因為分子結構特殊,無法被消化酵素分解,人體很難吸收,不過卻可以被益菌利用,從而改變消化道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
最早提出益生元這個詞的人,是1995年的 Marcel Roberfroid,我們感謝他,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404 Oligo。
所以,益生菌不是益生元,請大家先了解這一點。
益生元有幾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般來說,益生元普遍存在於我們所食用的各種蔬菜水果之中,母乳裡也有一種益生元,這點我們之後會專門做一期視頻為大家講解。
而寡糖就是其中一種益生元形式。
腸道保健比你想像中的還重要
人的腸道內有無數個細菌,其中有對人體有幫助的益菌,也有對人體不利的壞菌。
互相制衡的情況之下維持著腸道的平衡,有趣的是,益菌喜歡吃的東西和壞菌喜歡吃的東西不一樣,益菌喜歡吃的東西就是益生元,而壞菌喜歡吃的東西,普遍存在於各種垃圾食物之中,尤其是炸物和精製糖(果糖、砂糖)。
當你太常吃垃圾食物,導致腸道內的壞菌蓬勃生長,就會導致菌叢失衡,身體就容易出狀況。
所以要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對腸道內的益菌好一點。
沒想到吧,你今天決定要吃什麼,同時也決定了無數小生命的去留。
寡糖也是糖?
寡糖(Oligosaccharide),也被稱之為低聚醣,雖然目前各學界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最常見的定義為3~8個單醣分子的碳水化合物。
如上面所說,寡糖身為益生元的一種形式,很難被人體分解吸收。而是在腸道內被益菌叢利用。
雖然寡糖甜甜的,不過一來甜度只有蔗糖的大約一半,二來因為壞菌無法對其分解利用,所以也不容易引起蛀牙,三來因為人體難吸收,血糖值不會增高(這很重要)。
上述特點在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63098 可以找到其研究來源,可不是我們說了算。
常見的寡醣除了果寡糖之外(Fructooligosaccharides,簡稱FOS),還有菊糖(Inulin)、木寡糖(Xylooligosaccharides) 、異麥芽寡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以及人體內益菌利用率最高的半乳寡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簡稱GOS)
寡糖長這個樣子👇,長得像是精細研磨後的上白糖。
而且它超級吸水,這樣放著才沒幾分鐘就開始結塊了。
404 Oligo 益生元巧克力,選用半乳寡糖和果寡糖取代精製糖。
半乳寡糖的特點:
1. 高含量水溶性膳食纖維。
2. 甜度約為蔗糖的0.4倍。
3. 普遍可以在母乳中發現,不過這邊的原料來源是牛乳。
4. 半乳寡糖對腸道內益菌平均利用率為所有寡醣之冠。
5. 耐高溫120°C,耐酸鹼達3.0 (半乳寡糖在此環境下超過一小時還能維持90%以上的效力)
6. 唯一被開發到第二代的寡醣類。
果寡糖的特點:
1. 高含量水溶性膳食纖維。
2. 甜度約為蔗糖的0.5倍,熱量約蔗糖的0.3倍
3. 原料來源是菊苣根。
題外話:後生元是什麼?
後生元(Postbiotic)是細菌作用後的分泌物或菌體片段,對於人體的作用和菌體本身相似,但不會死去或繁殖。
通常比起益生菌更耐高溫也耐酸,市面上這類的產品還不多,算是比較新型態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