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
益生菌吃一段時間後,覺得越來越無感?
一直便祕,看了廣告吃益生菌,成效卻很有限?
那是因為你少了關鍵因子 - 益生元。
益生元是什麼?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人體無法消化吸收,但能被腸道好菌利用的膳食纖維或糖類。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益生菌的食物」。
幫助好菌生長、定殖、並產生對人體有益的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
也有人把益生元稱之為益生質或是益菌生。
益生元大多存在於蔬菜水果之中,同時也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
簡單來說,益生元就像是益生菌的食物,而且壞菌不吃益生元。
如果你有在吃益生菌,搭配益生元吃會更有效。
益生元 (Prebiotics) 這個名詞最早是由Marcel Roberfroid 所提出。
**能夠活化消化系統中的益菌,且不被壞菌利用,廣義上來說就可稱之為益生元。
益生元能夠全面提升體內益菌活力,比單吃益生菌更有效。
益生元的 6大功效
1. 幫助腸道內的好菌生長,並且壓抑壞菌
益生元是腸道益菌的「專屬營養來源」,能促進雙歧桿菌與乳酸菌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繁殖與定殖。
這些好菌在被餵養後能穩定增長,進而壓制壞菌如大腸桿菌、困難梭菌等的生長空間與營養來源,達到腸道菌相平衡。
為什麼這很重要?
壞菌過多容易導致腹瀉、腹脹、口臭,還可能產生內毒素干擾免疫系統與情緒。
2. 刺激短鏈脂肪酸產生,有助抗發炎、修復腸道屏障。
當益生菌代謝益生元時,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鹽、丙酸鹽與乙酸鹽。
其中,丁酸被公認為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因子。
短鏈脂肪酸的功效有以下這4點:
1. 增強腸道屏障功能,降低腸漏風險。
2. 抑制腸道局部慢性發炎反應。
3. 為腸道上皮細胞提供能量來源,加速修復能力。
4. 對結腸癌、腸躁症等腸道相關疾病具保護潛力。
3. 改善腸道通透性、降低腸漏風險,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腸漏症」是現代營養與腸道醫學中高度關注的問題。
當腸道屏障受損,未分解蛋白、毒素、壞菌甚至過敏原會從腸道直接滲入血液。
這會引發全身性發炎、過敏、疲倦與皮膚問題。
益生元正是修復這種「微小破口」的關鍵角色,他可以做到:
1. 增強腸道黏膜修復力
2. 刺激分泌抗菌與抗發炎因子
3. 穩定腸壁細胞間的連結蛋白(如Occludin、Claudin)
4. 穩定免疫系統、減少過敏和發炎。
腸道佔據全身超過70% 的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益生元可以幫助益生菌產出具有免疫調節力的代謝物 (例如短鏈脂肪酸與多醣體)。
益生元可以:
1. 抑制過度反應的 Th2 免疫途徑,降低過敏體質
2. 刺激樹突細胞與 T 細胞平衡,提高免疫耐受性
3. 減少慢性炎症指標。
4. 適合對象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患者。
5. 降低焦慮,間接幫助情緒和睡眠。
現代醫學強調「腸腦軸(gut-brain axis)」,指出腸道菌群能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與情緒穩定。
益生元在這裡可以做到:
1. 刺激腸道產生GABA、血清素等神經活性物質,間接幫助褪黑激素產生。
2. 減少焦慮、憂鬱樣表現。
3. 改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
4. 提升睡眠品質、入睡速度與深層睡眠比例。
5. 適合壓力大、睡眠困擾、易煩躁或經前症候群族群使用。
6. 改善便祕、調整排便頻率和型態。
益生元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吸水膨脹形成膠狀物質。
可以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
益生元可以做到:
1. 調整排便頻率。
2. 改善糞便型態,避免乾硬或過稀。
3. 建立腸道規律感,恢復每天順暢的生理節奏
4. 對於長期便秘者、孕婦、久坐上班族或銀髮族都特別有幫助。
益生元有副作用嗎?
益生元很安全,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
但初期若攝取過多,可能會有腹脹、放屁變多、輕微腹瀉的狀況。
有腸躁症的人最好從低劑量開始,讓腸道逐漸適應,以免腸道一時負擔太大。
另外,半乳寡糖通常含有微量的乳糖。
雖然含量很低,除非你的乳糖不耐症非常嚴重,否則不需要擔心。
常見的益生元有那些?
英文名稱 | 中文名稱 | 特點 | 常見來源 |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 | 果寡糖 | 幫助雙歧桿菌生長,改善便秘、降低壞菌數量 | 香蕉、洋蔥、大蒜、朝鮮薊 |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GOS) | 半乳寡糖 | 對腸躁族群較溫和,穩定腸道免疫 | 母乳、牛乳、乳糖轉化 |
Xylooligosaccharides (XOS) | 木寡糖 | 少量即有效,選擇性高、低劑量即可活化雙歧桿菌,耐胃酸、穩定性佳 | 木材纖維、水果皮 |
|
菊糖 | 幫助排便、改善便秘與益菌定殖,部分人初期易脹氣 | 菊苣根、洋蔥、蘆筍 |
Resistant starch | 抗性澱粉 | 幫助丁酸菌產生 SCFA,抗發炎、強化腸壁屏障 | 冷地瓜、綠香蕉、冷飯、豆類 |
Arabinogalactan | 阿拉伯半乳聚醣 | 增加菌相多樣性,支援免疫平衡,對過敏族群有幫助 | 樹膠、香柏木 |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IMO) | 異麥芽寡糖 | 甜度低、熱穩定,適合當機能糖使用,促進雙歧桿菌 | 玉米澱粉發酵 |
|
乳果寡糖 | 支援雙歧桿菌,常見於日本腸道保健食品中 | 糖類與乳糖衍生 |
Raffinose | 棉子糖 | 雖具益生元效果,但容易引起脹氣,需少量開始 | 豆類(毛豆、紅豆、扁豆) |
那些常見的食物含有益生元?
蔬菜:洋蔥、大蒜、韭菜、蘆筍、菊苣、甜菜。
水果:香蕉、蘋果(含果膠)。
根莖類:熟地瓜、冷馬鈴薯、牛蒡。
全穀類:燕麥、糙米、大麥、蕎麥。
豆類:毛豆、黑豆、扁豆。
牛乳:含有半乳寡糖,也是唯一非植物性來源的寡糖。
益生元多存在於蔬菜水果之中。
腸道健康金三角 - 益生菌、益生元與後生元
名稱 | 定位 | 功能說明 |
益生菌 | 活菌 | 直接補充好菌 |
益生元 | 好菌的食物 | 幫助益生菌繁殖與定殖、維持腸道平衡 |
後生元 | 好菌代謝物 | 可直接調節免疫系統和腸道 |
合生元 | 益生菌 + 益生元的複方 | 協同作用、提高整體效果 |
簡單來說:
益生菌是「活的好菌」
例如乳酸菌、雙歧桿菌,能幫助改善腸道菌相和免疫功能。
益生菌就像是公司的職員,在公司裡各司其職。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像是果寡糖、木寡糖,能促進好菌生長、穩定腸道環境。
補充益生元就像是給員工發薪水,也順便打掃了辦公室。
後生元是「益生菌在腸道內產生的代謝物」
例如丁酸鹽和乳酸,不含活菌但對身體有益。
後生元就像是員工繳出了漂亮的成績。
益生元活化益生菌,作用後產出後生元。
目前台灣市面上還是以益生菌為最大宗,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產品開始添加益生元到益生菌產品之中。
主要是因為可以提升益生菌的存活率。
益生元的建議攝取量是多少?
成人一天的益生元攝取量大約是 5-10g。
未成年孩童一天的攝取量則是 3-5g。
日常的飲食中,食用蔬菜水果也會攝取到一些益生元。
做為日常保養,我們建議額外攝取的量是一天 3-5g。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
(【腸道健康的關鍵因子】短鏈脂肪酸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嗎?碳水化合物一天建議攝取多少?過量會怎麼樣?)
(後生元是什麼?跟益生菌和益生元有什麼不同?後生元的功效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