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有哪些種類?有什麼副作用?可以和助眠保健品一起吃嗎?
2021年,台灣約有 441 萬人曾使用過安眠藥。
據統計,2024年,全台約有450萬人有服用過安眠藥。
台灣的慢性失眠盛行率約為10.7%,若包含偶發性睡眠障礙者,可能高達20 - 25%。
安眠藥的主要使用族群為女性和中高齡族群。
安眠藥有哪些種類?
苯二氮平類(BZD)
抗焦慮、助眠,效果顯著,但容易產生依賴性。
非苯二氮平類 (Non-BZD)
入睡效果好,副作用較少,成癮性較低。
抗組織胺類
主要是抗過敏藥,可減緩過敏反應、止癢。
副作用為嗜睡,效果溫和,較適合輕度患者。
褪黑激素類
調節生理時鐘,無依賴性,適合作息不規律的族群。
安眠藥的4大種類。
安眠藥的副作用有哪些?
常見副作用
白天嗜睡、頭暈、注意力下降。
記憶力變差、多夢。
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的3個副作用
出現抗藥性,需要加重劑量。
出現依賴性,停藥後睡不著。
反彈性失眠,突然停藥會導致更嚴重的睡眠障礙。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麼樣?
短期過量
昏睡、語無倫次、認知遲鈍。
嚴重時可能會昏迷、呼吸被抑制,尤其是與酒精或其他鎮靜劑一起服用時。
長期濫用
身體喪失自然入睡的能力。
增加憂鬱、焦慮風險。
台灣安眠藥的分級
安眠藥的分級主要依照成癮性、濫用潛力、以及對中樞神經的影響程度來分類。
衛福部將部分安眠藥列入管制藥品,並分為不同等級。
最常見的是第四級管制藥品。如佐眠沛 (Zolpidem)、贊安諾(Alprazolam)。
使用安眠藥需要醫師處方,且有領藥次數和和劑量限制。
其中,褪黑激素在台灣屬於處方藥,不可自由購買,須經醫師開立處方籤。
而抗組織胺為非處方藥,可自由購買,但助眠效果有限,且可能造成白天嗜睡。
安眠藥該什麼時候吃?
建議睡前30分鐘服用,讓藥效在上床時發揮作用。
吃完後應避免刺激性活動,如躺在床上滑手機、追劇、喝酒,會影響藥效。
一旦服藥,應避免開車或從事高風險活動。
手機發出的藍光會嚴重影響睡眠。
安眠藥越吃越沒效是正常的嗎?
這是正常的。
任何藥物如持續服用,人體都有可能出現抗藥性。
身體逐漸適應劑量,會需要更高劑量才會有效。
安眠藥可以和助眠保健品一起吃嗎?
看安眠藥的種類,以及助眠保健品的成分和劑量。
什麼情況下可以一起吃?
1. 吃的是劑量低的助眠保健品,且安眠藥劑量較低。
2. 沒有同時使用其他鎮靜類藥物。
3. 白天精神清楚,沒有出現明顯副作用。
這3個情況下,不能一起吃
1. 劑量過高、作用疊加過強
若同時服用劑量不低的安眠藥,加上高劑量的助眠保健品,可能造成過度鎮靜、白天昏沉、認知遲緩。
2. 吃到相同機制的成分
部分助眠保健品和助眠藥品都可能含有褪黑激素。
可能造成頭暈、昏睡、反應變慢、記憶模糊。
3. 有服用精神科藥物,或本身代謝能力差
這類人對中樞神經抑制劑較為敏感。
如正在服用抗憂鬱藥、抗焦慮藥、情緒穩定劑等。
或是有肝腎代謝障礙、高齡族群、神經退化症患者。
我們的建議
藥物不是壞事,但別讓安眠藥變成入睡唯一的選項。
安眠藥能幫助你度過最困難的階段,但長期而言,重建自然睡眠的能力更重要。
404 Oligo的舒眠益生元,主成分是益生元、GABA和色胺酸等,不含褪黑激素。
不會與藥物衝突,反而能幫助身體恢復自然入睡的節奏。
足量的益生元則可以調整腸道菌叢,幫助血清素產出。
如果想逐漸減少藥物依賴,你可以這麼做。
1. 透過補充益生元調整腸道菌相。
2. 建立睡前放鬆儀式,如冥想和呼吸練習。
3. 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舒眠益生元不含蔗糖和添加物,成分溫和。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失眠?吃什麼可以幫助睡眠?睡眠障礙和腸道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