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是什麼?為什麼會洗腎?洗腎的人有什麼飲食禁忌嗎?
台灣是世界知名洗腎大國,洗腎率全球第一。
洗腎是什麼?
洗腎又被稱為腎臟透析或是血液淨化,是幫助因功能喪失無法運作的腎臟清除體內廢物的醫療行為。
洗腎通常適用於急性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當腎臟無法進行廢物排除和液體平衡時,就需要洗腎。
腎臟的5大功能
腎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這5點:
1. 排泄廢物、藥物和毒素
腎臟每天過濾大約120-150升的血液,通過腎絲球將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分離出來形成尿液。
2. 調節體液平衡
腎臟會調節尿液的濃度來控制體內的水分平衡。
身體缺水時,腎臟會濃縮尿液保留水分,當水分過多時則排出更多尿液以維持平衡。
腎臟同時也可以調解體內電解質的濃度。
3. 調節酸鹼平衡
腎臟能幫助維持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
4. 調節血壓
腎臟透過調節體內水分和鈉的濃度來影響血液的總量。
5. 分泌激素
腎臟能分泌紅血球生成素,這種激素能促使骨髓產生紅血球。
什麼情況要洗腎?台灣人洗腎8大主因
當腎臟因為各種病變導致功能剩餘10~15%甚至更低時,腎臟會失去作用,這時就需要洗腎。
台灣其實是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因為以下這 8個原因: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台灣人洗腎的首因,持續的高血唐會損害腎臟中的微血管,導致糖尿病腎病變。
2. 高血壓
長期的高血壓會對腎臟的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導致高血壓腎病變。
3. 慢性腎臟病
如腎臟炎、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多囊性腎臟病等。
4. 飲食習慣
高鹽、高鈉飲食
台灣飲食普遍鹽分較高、如滷製食品、鹽酥雞。
滷製食品不只高鈉,也添加冰糖,是隱藏的三高殺手。
5. 高糖飲食
台灣有各種零食小吃,以及滿大街的手搖飲店。
每天一杯手搖飲,加上各種西式甜點,國人的糖攝取量常常過高。
6. 醫療體系完善、洗腎中心普及
全民健保支持洗腎治療、因此有更多腎病患者選擇洗腎,而非需要龐大金額的腎臟移植。
且洗腎中心普及,相對方便。
7. 人口高齡化
台灣的高齡化使得腎退化人數較普遍。
8. 遺傳
多囊性腎臟病有遺傳傾向。
洗腎的類型
洗腎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方式。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出體外,通過透析器過濾後送將清潔的血液送回體內。
透析器就像一個人工腎臟。
血液透析的過程
過程通常需要3~4個小時,每周進行3次。
通常會在洗腎中心(或稱透析中心)接受治療。
血液透析優點
清潔效果較佳,通常也不需要準備器材,因為大多是在洗腎中心進行。
血液透析的缺點
需要定期去洗腎中心,且耗時不短,影響生活。
可能會有血壓波動、皮膚癢、噁心、頭痛或是不平衡症候群等副作用。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原理
利用覆蓋腹腔器官的薄膜作為天然的過濾膜。
將透析液注入腹腔並停留一段時間,腹膜會進行物質交換,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液體會擴散到透析液中。
待擴散的差不多時就將這些透析液排出體外並更換新的透析液。
腹膜透析主要有2種類型:連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動化腹膜透析 (APD)
連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手動進行,通常每天需進行3~4次,每次30~40分鐘。
優點:
1. 不需要機器設備,操作較簡單,可在家自行完成。
2. 不會因為需要去洗腎中心影響生活。
缺點:
患者需要自律且格外小心,嚴格遵守無菌操作以預防感染。
自動化腹膜透析 (APD)
使用透析機在夜間自動進行透析液交換,通常在睡眠時進行。
優點:
操作自動化且在睡眠時進行,對生活干擾較小,適合時間不夠用或不方便手動進行透析的患者。
缺點:
機器與耗材的成本較高。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優缺點,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
如何預防洗腎?預防洗腎的8大重點
洗腎的預防主要有以下這8大重點
1.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導致腎臟病變的主因之一,因此要定期監測血糖。
2. 控制血壓
高血壓也是腎臟病變的主因之一,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3. 健康飲食
盡量選擇低鹽、低蛋白飲食、並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取。
4. 定期體檢
確保自己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危險信號。
5. 體重管理
肥胖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機率、進而增加罹患腎臟病的風險。
6. 適量且充足的飲水
適量的飲水能幫助腎臟的正常運作和促進排除廢物,可根據個人活動量和健康狀況調整飲水量。
洗腎患者需要控制飲水量,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
7. 戒菸、少喝酒
吸菸會損害腎臟血管、喝酒則會增加高血壓機率。
8. 注意心血管疾病
各種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影響腎臟的健康。
糖尿病與洗腎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好好的控制血糖,很容易就會引起腎臟病變。
因此糖尿病患一直是洗腎的主要族群之一。
高血糖的情況下,腎臟的腎絲球過濾率會增加,無法擋住大分子的蛋白質,造成蛋白尿(泡泡尿)。
雖然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腎臟一定出了問題,但腎臟出問題,一定會有泡泡尿。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影響腎臟功能。
糖尿病患導致洗腎的4個主要原因:
1. 長期高血糖。
2. 高血壓。
3. 腎臟血流量減少。
4. 胰島素分泌不足影響荷爾蒙。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洗腎?4大指標
1. 腎功能急遽下降
當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到每分鐘10~15毫升以下。
2. 嚴重電解質失衡
如高鉀血症。
3. 嚴重體液滯留
嚴重水腫、甚至肺水腫。
4. 尿毒症
如疲倦、噁心、思緒混亂。
如果以上這些症狀明顯且持續,建議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洗腎患者的飲食8大建議
對於洗腎患者來說,洗腎無法完全替代腎臟的功能。
因此飲食管理的重點在於降低腎臟的負擔、以及加強因腎功能不足所造成的營養流失。
洗腎患者飲食8大建議:
1. 確保攝取充足的優良蛋白質
洗腎患者在洗腎過程中會損失一些蛋白質,因此要盡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魚類、雞肉、豆類、雞蛋。
2. 控制鉀的攝取
洗腎患者排放鉀離子的能力減弱,因此要限制吃高鉀食物。
常見的高鉀食物:香蕉、馬鈴薯、橘子、菠菜、番茄。
洗腎患者最好不要吃香蕉。
3. 控制磷的攝取
過多的磷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骨骼病變的風險,同時也會造成皮膚發癢和腎臟功能的減退。
常見的高磷食物:乳製品、堅果、豆類、加工肉類。
4. 控制鈉的攝取
鈉會導致體液滯留和高血壓,。
常見的高鈉食物:加工食品、鹹味零時、醃製食品。
5. 控制飲水量
洗腎患者不能多喝水,需要控制精準的飲水量。過多的水量會導致浮腫、高血壓和呼吸困難。
建議和醫師討論適當的飲水量。
6. 控制熱量的攝取
洗腎患者需要保持適當的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提高透析效果。
7.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
洗腎患者在透析後可能會耗損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
可以跟醫生討論後服用適當的補充劑。
8. 依照各人狀況制定詳細的飲食計畫
洗腎患者的飲食需求不一定完全一樣,可依據個人病情、透析類型和頻率來制定飲食計畫。
建議可定期和營養師和醫生討論並且調整,確保身體獲得均衡的營養。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糖尿病患者該怎麼飲食控管?糖尿病友可以吃巧克力嗎?)
(如何怎麼預防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飲食建議?脂肪肝患者可以吃巧克力嗎?)
(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嗎?碳水化合物一天建議攝取多少?過量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