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預防和治療胃潰瘍?胃潰瘍可以吃益生菌嗎?


胃潰瘍算是國人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之一。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10人,就有1 - 2 人曾有過胃潰瘍或是消化性潰瘍。

每年因為相關問題就醫的人次,高達15萬以上。

 

胃潰瘍是什麼?


 

胃潰瘍就像是「胃黏膜破洞 / 破皮了」。

我們的胃每天都會分泌胃酸來幫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太多,或是胃的保護層變弱變薄。

胃的內壁就會像皮膚擦傷一樣被腐蝕出一個洞或傷口,這就是胃潰瘍。

 

胃潰瘍的5個常見症狀


 

1. 上腹部灼熱、悶痛

通常在餐後1-2個小時出現症狀,不適感可能延伸至胸口。


2. 噁心、嘔吐

特別是食慾不振,或是吃東西後容易感到不適。


3. 體重減輕

因進食後不適,導致進食量減少。


4. 糞便呈現黑色

若潰瘍出血,會導致糞便顏色變黑。


5. 空腹時肚子痛

通常在空腹或是半夜時,肚子會痛,這種情況吃東西反而可以緩解症狀。


胃潰瘍會造成體重減輕或是嘔吐的症狀。

 

哪些因素會造成胃潰瘍?


 

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台灣約有50%以上成人感染,是胃潰瘍的主因之一。


2. 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

這類藥物如阿斯匹靈、甲芬那酸、布洛芬。


3. 焦慮、壓力大

精神壓力或焦慮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4. 吸菸、喝酒

抽菸會減少胃黏膜的血流量,抑制黏液與碳酸氫鹽分泌,讓胃壁變脆弱。

高濃度酒精會直接刺激胃黏膜細胞,讓保護層變薄。


5. 不良飲食習慣

暴飲暴食、吃太辣、太鹹、太油。


壓力大、憂鬱也是引起胃潰瘍的因素之一。

 

胃潰瘍時的飲食建議


 

適合吃的食物 (溫和、易消化、低刺激)

建議主食

白飯、糙米粥、燕麥粥、地瓜、饅頭


蛋白質

水煮蛋、非油炸豆腐、雞胸肉、白肉魚


蔬菜

各種燙青菜,最好也不要用炒的,水煮佳。


水果

蘋果、香蕉、木瓜。


飲品

溫水、無糖豆漿、電解水。


乳製品

原味無糖或低糖優格。

 

食物選擇重點

盡量選擇質地較軟、清淡、溫度適中且全熟的食物。


水煮健康餐雖然不好吃但調味較清淡。

 

不適合吃的食物 (容易刺激胃部的食物)

調味料

辣椒、胡椒、咖哩、沙茶、蒜頭、芥末、醋。


高油脂、炸物。

炸雞、薯條、油條。


飲品

咖啡、濃茶、可樂、酒類。


加工食品

香腸、培根、罐頭、泡麵。


水果

避免酸性水果,如檸檬、鳳梨、奇異果。


乳製品

起司、牛奶 (部分人食用後反而引起胃痛)


生食

生魚片、涼麵。


罐頭食品調味通常較重,不建議胃潰瘍患者吃。

 

胃潰瘍時飲食挑選3大重點


 

1. 避免太油、太辣、太酸的食物。

2.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3. 避免過熱或冰冷的食物。

 

胃潰瘍的治療方式


 

胃潰瘍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這兩種處置方式。

大多數情況下,以口服藥物為主。

 

藥物治療

制酸劑:暫時中和胃酸,減緩症狀。

質子幫浦抑制劑 (PPI):抑制胃酸分泌。

H2受體阻斷劑:可減少胃酸。

抗生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時,需搭配兩種抗生素殺菌,此療程大約7 - 14天。

胃黏膜保護劑:可形成保護層幫助潰瘍癒合。

 

手術治療

只有在以下這4個狀況下,才有可能使用手術治療:

1. 潰瘍穿孔(胃壁破洞)。

2. 大出血無法以內視鏡止血。

3. 潰瘍合併胃出口阻塞。

4. 長期反覆發作,疑似惡性變化 (較罕見)。

 

胃潰瘍患者的4個生活方式調整


 

1. 調整飲食習慣

避免刺激性食物:太辣、太油、太酸、醃漬加工食品。

少量多餐:一天4~5餐,避免暴食或是空腹太久。

避免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避免刺激胃黏膜。


2. 戒菸戒酒

菸酒都會傷害胃壁,削弱保護力。


3. 減壓放鬆、壓力管理

長期精神壓力會增加胃酸分泌,加劇潰瘍症狀

規律運動 (如快走、慢跑、瑜珈)

冥想、深呼吸練習

充足且規律的睡眠。


4. 適時補充益生元

益生元可以幫助以下這 4點:

1. 增加腸道內益菌並抑制幽門桿菌生長。

2. 改善腸胃道環境,提升免疫力。

3. 抗生素治療後的腸道菌相恢復。

4. 可作為日常輔助,特別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


平常多補充益生元,可以減少胃潰瘍的發生。

 

胃潰瘍可以吃益生菌嗎?


 

大多數胃潰瘍患者是可以吃益生菌的,但要看狀況而定。

 

胃潰瘍患者什麼情況下「可以吃」益生菌?

1. 對抗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輔助治療時

約有50%的胃潰瘍成因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有研究指出部分菌株( 如洛德乳酸桿菌、比菲德式菌)可抑制幽門桿菌的生長,提高殺菌成功率。


2. 潰瘍程度不嚴重時

輕度胃潰瘍時補充益生菌,可能間接減緩胃部發炎反應,幫助潰瘍癒合。

 

胃潰瘍患者什麼情況下「不能吃」益生菌?

1. 潰瘍嚴重、正在出血或穿孔時

腸胃功能可能較不穩定,這時吃益生菌可能增加腸胃負擔或是影響治療效果。


2. 免疫力極度低下者

這時候補充益生菌有可能引發菌血症或敗血症。


3. 含有糖、香料或是人工添加物的益生菌產品

不少市售益生菌產品為了風味好吃,會添加糖和香料,反而會刺激腸黏膜。


許多市售益生菌含有糖和香料,胃潰瘍患者要盡量避免。

 

關於胃潰瘍,我們的 3 個小建議


 

1. 選擇有特定菌株、不加糖和香料的益生菌產品。

2. 盡量在飯後服用,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3. 可搭配益生元服用,幫助益生菌定殖。

 

**益生元雖然不能直接治療潰瘍,但可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力、減少胃部發炎狀況。

 

胃潰瘍會自己好嗎?


 

輕度胃潰瘍患者,配合飲食或是生活習慣的調整,有可能在數周內自然癒合。

但如果持續受到刺激,有可能導致慢性胃炎、胃穿孔、胃出血。

如持續反覆發作,也有可能增加胃癌風險,特別是在幽門桿菌長期感染的情況下。

 

胃潰瘍可以吃巧克力嗎?


 

建議暫時避免,尤其是市售的廉價巧克力糖。

主要是避免糖和添加物對胃部的刺激。

 

但如果是70%以上的黑巧克力,偶爾吃少量對潰瘍影響不大,可觀察看看。

雖然黑巧克力含有咖啡因,但其實含量很低,算是大眾對黑巧克力的常見誤解。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


 

(吃黑巧克力可以減肥嗎?要怎麼吃?黑巧克力4大好處與食用注意事項)

(黑巧克力的咖啡因含量很高嗎?咖啡因攝取建議量是多少?咖啡因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益生元是什麼?)

(拉肚子可以吃巧克力嗎?拉肚子的時候吃益生菌有幫助嗎?)

(抗生素療程時有什麼飲食禁忌?適合吃益生元嗎?)

 

回首頁

來去逛逛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