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有什麼症狀?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建議和保養建議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有什麼症狀?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建議和保養建議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其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皮膚癢」和「皮膚敏感」。

患者常會因為搔抓皮膚導致出現傷口與發炎。

並且有高機率伴隨著「過敏性鼻炎」和「氣喘」這兩種症狀一起出現。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病率大約是10%~20%之間,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盛行率。

目前很難精準估算有多少病患,但這確實是台灣很常見的難纏慢性病。

 

患者常因搔抓導致發炎、傷口,通常在外觀上不是很好看,容易連帶自信心低落的問題。

我小的時候確實常常因為皮膚問題覺得很自卑。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發作在任何部位,持續搔抓就會有發炎、傷口等問題

 

為什麼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


 

以目前的醫療水準,還沒有辦法完全證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主流認為有以下這3種因素影響:

1. 先天體質

病友的免疫系統異常,對於環境或飲食的過敏原反應激烈,產生過敏反應和發炎症狀。

病友的皮膚屏障功能不足,導致皮膚鎖不住水分,且外來過敏原容易入侵。


2. 遺傳

異位性皮膚炎的遺傳機率很高,有70%的病人是家族性的遺傳。


3.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複雜且難以直接證明。

舉凡生活環境中的溼度、衛生條件、空氣汙染、是否頻繁接觸化學物質都是誘發或加劇症狀的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會好嗎?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完全醫治,但是可以透過生活作息的改善、飲食控管以及積極的照護來控制病情。

大多數患者是幼年時期發病,雖然有少部分患者在成年時會完全好轉,但大多數患者都必須對抗這個慢性病一輩子。

近年來有許多新藥物問世,雖然價格不斐,但比起傳統藥物來的有效很多。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因素複雜且很難完全避免,因此學界主流還是以口服藥物、針筒注射藥物與外用塗抹藥膏。

1. 類固醇

早期的異位性皮膚炎是以號稱「西方仙丹」的類固醇為主要治療藥物,分為口服、外用藥膏與針筒注射這三種方式進行。

雖然類固醇是很有效的藥,但藥效維持時間並不長,且會讓病人產生依賴性,停用後的戒斷症狀與反彈也很激烈。

很多人因為其副作用感到害怕,但其實只要遵守醫師的指示和建議的使用劑量,類固醇還是很有幫助的。

 

2. 抗組織胺

在病況沒有太嚴重時,醫生多半是開立「抗組織胺」,有口服的劑型,也有鼻噴劑。

抗組織胺可以阻斷因為組織胺所導致的過敏反應,有限度的降低皮膚搔癢與鼻子過敏症狀。

抗組織胺的副作用是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但對身體沒有太大傷害。

 

3. 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生物製劑是近年來的新藥。最知名的有注射型的杜避炎。

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則有JAK抑制劑、銳虎、愛滅炎與喜繽果。

這兩類型藥效卓越,副作用也比類固醇來的低,但是費用高昂。

近年來已有放寬健保給付門檻,但仍然只有中重度以上患者才有機會申請通過。


杜避炎健保給付門檻

1. 患者的病灶面積須超過30%,且病灶處嚴重。(醫師評估)

2. 病灶持續六個月以上。

3. 接受至少三個月光照療法以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如滅殺除炎碇),治療無效者。

4. 原本只有18歲以上可申請,2024年2月起,放寬至6歲以上的兒童可申請。

 

異位性皮膚炎的外部保養重點在「保濕」


 

異膚病友大多有皮膚乾燥的症狀,乾燥就容易造成搔癢,因此保濕是很重要的環節。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品牌的乳液,要是擔心乳液成分不夠天然,也可以選擇溫和的凡士林。

凡士林對於部分患者來說可能會有點太油膩,還是得依照自身皮膚狀況決定。

我們建議病友一天至少要做3次保濕動作,分別是洗完澡的時候、早上起床的時候,以及下午的時候。


我自己的皮膚超乾,所以我都用凡士林,缺點是到處都會油油的。
 

保濕劑的3個挑選重點

1. 選擇專門為異位型皮膚炎打造的產品。

2. 成分越天然越好,盡量避免化學物質。

3. 依照自身皮膚乾燥的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不能太油且要有足夠的保濕效果。

 

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建議


 

異位性皮膚炎對飲食的選擇要非常注意,這絕對是病友們在生活上的首要考量重點。

每天一定要喝足夠的水,補充身體鎖不住的水分。

盡量吃原形食物,避免加工食品和精緻食品。
 

雖然每個病友的過敏原不盡相同,但有部分高組織胺的高過敏原食物一定要盡量避免。

花生、堅果、牛奶、帶殼海鮮(螃蟹、蝦子)、醃漬食物(蜜餞、加工果乾)、加工肉品(火腿、香腸、午餐肉)等等都是很常見的高組織胺食物。


身處海鮮資源豐沛的台灣,不能吃海鮮真的很心酸啊。

 

組織胺是什麼?

組織胺是人體細胞碰到過敏原會釋放出的一種化學物質。會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讓白血球更容易進入感染組織並攻擊外來物。

組織胺是人體作用的一部分,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也是痛苦的來源。

血液中的組織胺濃度越高,人體的免疫反應就會越強烈,過敏症狀就會加劇。


在食物的選擇上,首推天然原型食物,加工食品則盡量避免。


由於每個人的過敏原都不一樣,過敏發炎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在沒有做檢測的情況下沒辦法確認過敏原強度,所以我們會建議病友們在日常飲食的選擇盡量多樣化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單一過敏原集中,也比較可以完整補充全面的營養素。
 

過敏原檢測

由於每一個人對不同的過敏原有不同的發炎反應,可以在醫院或是檢測單位試著做做看過敏原檢測。

過敏原檢測基礎項目有36項,都是台灣人最容易過敏的來源。

有些單位已經可以測1~200種過敏原,不過檢測費用當然也比較高,費用從4、5000元到上萬元不等。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性過敏原:甲殼類海鮮、芒果、花生、牛奶、雞蛋、小麥、藥物。

吸入式過敏原:塵螨、花粉、皮屑、灰塵。

接觸型過敏原:塵螨、灰塵、化學物質、灰塵。


灰塵、塵螨是台灣很難避免的過敏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台灣人去了澳洲、紐西蘭、英國等國家後,症狀改善很多。


異位性皮膚炎需要盡量避免的高組織胺食物有哪些?


 

1. 酒精類產品

啤酒和紅酒,尤其啤酒真的是每次喝每次癢。


2. 加工肉品

火腿、香腸、臘腸、午餐肉。


3. 海鮮類

非新鮮的魚、甲殼類海鮮、加工魚肉食品。


4. 水果類

芒果、葡萄柚、西瓜、荔枝、龍眼,太燥熱或太寒的水果都要注意。


5. 其他

精緻糖、花生、起司、泡菜、泡麵。

 

這樣大家都學會了嗎?👆


 

相關文章:(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有什麼症狀?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建議和保養建議)

回首頁

來去逛逛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